2022年2月17日 星期四

楊氏太極拳64式第一段(1-18式)教學4-5式(20220217)

 

(四)右龍回頭(面東南,採挒肘靠均為10點半方向)


1. 採:藉前按之勢微碾左腳尖,重心挪到左腳,收右腳左合抱。沉左胯開右胯,輕提右腳往東南橫上步,重心漸移右,左掌朝東南方下壓,右手掌心朝內、指尖朝上,由下往上穿過左掌後,虎口轉朝上掌心朝左,由上往下套採,隨勢轉腰碾正左腳,面對東南成右弓步;左手順勢於套手護肘後,仰掌收回,擱置在臍前。(採挒肘靠打的方位是四隅角,定式時後腳對正前方,前腳橫上斜出45°,身體方向與前腳同。)

2. 挒:後坐,腰隨勢略向左帶,右手掌心轉朝下,以腳跟為軸,用腰帶動,右腳尖打開約60°,重心移到右腳,收左腳右合抱。沉右胯開左胯,往東南橫上左腳,左手先掤出約與耳高後,翻轉成掌心朝內,往內提收(托彼肘),右手則掌心朝外,指尖朝上,隨沉胯碾腳之勢,向外按出(按彼前臂),兩手相對,交錯互挒,成為面對東南的左弓步挒。(挒手定式,兩手左右、上下之間隔、距離均10公分,與耳同高。)

3. 肘:後坐,左轉腰,帶動左腳尖向左打開90°,雙手掌心相對,順勢翻轉揉手,十指相向,置於左腿上方,與左腳同向、同步揉轉,兩掌相對距離30公分,左手在上,掌心朝下,與肩同高,右手掌心朝上,收右腳,成左斜合抱式。重心挪到左腳,沉左胯開右胯,往東南方向橫上右腳,成半馬步,腳跟著地,隨即左轉腰,把右腳扣成平行,重心在左腳,同時順著轉腰,右手掌心往上托,穿過左掌背,翻轉掌心朝下(握住彼腕),向右轉腰拉回,先意在左掌指尖,刺西北方(彼腋窩內【極泉穴】),左腕距右手中指20公分,繼而重心移到右腳,馬步肘東南方,隨即左腳尖內扣90°,左手鬆落向下劃弧,仰掌收回,托置小腹前,護住丹田。

4. 靠、彈:重心移到左腳,向右轉腰,右腳跟貼地,腳尖向右開轉約180°,重心移右,收左腳,右上左下借步合抱。沉右胯開左胯,往東南上左腳,腳跟著地的同時,左臂內旋鬆垂,置於左大腿內側,右手虎口撐圓,掌心斜朝下,置左肩內側,沉身鬆腰坐胯,利用身體整勁,向東南成半弓步靠出,隨即左足下沉,右掌下落橫肘、左掌上提,成右平合抱於胸腹前,左掌隨轉腰之勢,由右掌內往外彈出(擊彼乳下兩肋端【期門穴】),鬆腰坐胯成半馬步,右手護胸,左手於左膝上方,兩掌虎口相對,成一平圓。


5. 拳訣有云:「遠拳、近肘、貼身靠」、「能靠則靠,無靠則彈」、「靠時半弓步,彈時半馬步」、「靠時鬆肩,彈時鬆腰」,宜深體會。


(五)左龍回頭(面西北,採挒肘靠均4點半鐘方向)


1. 過門(【雙套手】):後坐,重心移右,扣左腳90°,成左上右下借步合抱,重心挪到左腳,右腳開90°,隨勢轉身雙套手。第一套手,隨右轉腰之勢,右手掌心朝內,由下往上穿掤,左掌心順勢輕撫右手臂外側,由上往下套至右肘尖(意在護肘),右肘尖穿過左掌心之後,身體轉成面朝北,重心挪至右腳,收左腳左手,成右上左下合抱。(第二套2手順勢採)。

2. 採:沉右胯開左胯,往西北方橫上左步,左手掌心朝內由下往上穿,右掌心順勢輕撫左手臂外側,由上往下套至左肘尖(意在護肘),左肘尖穿過右掌心之後,重心左移,順勢翻轉左掌,虎口朝上,從上往下採出,右手隨勢收回,仰掌擱置臍前,成面向西北的左弓步採式。

3. 挒:後坐,腰略向右帶,隨勢左掌心捲朝下,左轉腰,帶動左腳,以腳跟為軸,開腳尖約60°,重心挪到左腳,坐實後,輕收右腳,成左合抱,沉左胯開右胯,往西北方向上右腳,右手掤出掌心朝內提托,左手掌心朝外按出,兩手互挒,完成面對西北的右弓步挒。

4. 肘:後坐,右轉腰,右腳跟為軸,腳尖右開90°,掌心相對,揉手對翻,成右斜合抱,十指朝外與腳同方向,兩掌之間距離約30公分,右手與肩同高,重心挪到右腳,沉右胯開左胯,往西北方上左腳,轉腰扣成半馬步,左掌順著轉腰上托,經過右掌背翻轉朝下,右手刺東南,左手肘西北,右腕距左手中指20公分,繼而重心移到左腳,馬步肘西北方,隨即右腳尖內扣90°,右手鬆落向下劃弧,仰掌收回,托置小腹前,護住丹田。

5. 靠、彈:重心移到右腳,向左轉腰,左腳跟貼地向左開轉180°,重心移左,收右腳,面西左合抱。沉左胯開右胯,往西北上右腳,腳跟著地的同時,右臂內旋鬆垂,置於右大腿內側,左手虎口撐圓,掌心斜朝下,置右肩內側,沉身鬆腰坐胯,利用身體整勁,向西北靠出,隨即右足下沉,左掌下落橫肘、右掌上提,成左平合抱於胸腹前,右掌隨轉腰之勢由左掌內往外彈出(擊彼乳下兩肋端【期門穴】),成鬆腰坐胯半馬步,左手護胸,右手於右膝上方,兩掌虎口相對,成一平圓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