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4月12日 星期二

楊氏太極拳64式第二段(19-45式)教學23-26式(20220614-0616)

 (二三)右左倒攆猴(面南):

1. 過門(閃掌):右足實,左足尖稍提向南移45°點地,稍許左轉腰,左掌前,右掌後,同時仰掌平伸,高約與肩平,謂之【閃掌】。

2. 左足微收成斂步,重心挪到左腳,稍許左轉腰,右腳尖內碾45°落實,右手順勢由後繞,盪提至右耳旁10公分,掌心向下,重心右腳,左足向左後方斜退一步(退“〉”字形),藉後坐之力,左掌向後拉收(沾拉彼腕,引進彼身),仰掌擱置在左腹側,同時右手指尖朝前,往正前方平刺(意在指尖,刺彼【膻中】),順勢左轉腰,扣正右腳尖,並藉轉腰扣腳之勢,右手轉刺為按,坐腕立掌按出(意在掌根,按彼【膻中】)。

3. 雙手閃掌,右足收半步成斂步,左手同時放鬆,往後盪開,重心挪到右腳,稍許右轉腰,左腳尖內碾45°落實,左手順勢由後繞,盪提至左耳旁10公分,掌心向下,重心左腳,右足向右後方斜退一步(退“〈”字形〉,藉後坐之力,右掌向後拉收(沾拉彼腕,引進彼身),仰掌擱置在右腹側,同時左手指尖朝前,往正前方平刺(意在指尖,刺彼【膻中】),順勢右轉腰把左腳尖扣正,並藉轉腰扣腳之勢,左手轉刺為按,坐腕立掌按出(意在掌根,按彼【膻中】)。

4. 此式雖然使用倒退步迎敵,卻仍可攆去敵勁,守中寓攻,故謂之【倒攆猴】,其要尤在鬆肩沉氣也。

(二四)右海底針(面南):右足落實,左足後收,足尖點地,置於右足前約10公分成斂步,右掌鬆落,向後繞圈,盪提至右耳旁10公分,掌心向左,虎口朝上,折腰沉身,眼神前看,向前下採,拇指朝前(意在拇指,刺彼【關元穴】),餘四指朝下,指尖下垂,其意如探海底之針,故謂之【海底針】。定式中指距左足尖前約10公分,目向前視(目注兩公尺前方),尾閭後收,左手中指貼於右脈門。

(二五)右左扇通臂(先西南,後東南):

1. 微碾左腳尖,重心挪到左腳,收右腳合手(右手外左手內),右轉腰,往西南方向上右步,兩手順勢往右上方掤架(弓步掤,馬步架),隨即左手旋腕轉臂,掌心向外橫置左額旁20公分(橫指眉梢,架開彼腕),右手立掌,成半馬步(前六後四)向西南方向擊出(擊彼腋下【大包穴】,如圖)。定式右掌與右膝成一直線,食指與喉同高,距胸前約50公分,目視右指,左掌如扇形(故稱【扇通臂】)。


2. 微碾右腳尖,重心挪到右腳,收左腳合手(左手外右手內),左轉腰,往東南方向上左步,兩手順勢往左上方掤架,隨即右手旋腕轉臂,掌心向外,橫置右額旁20公分,左手立掌,成半馬步向東南方向擊出。定式左掌與左膝成一直線,食指與喉同高,距胸前約50公分,目視左指,右掌如扇形。


(二六)右轉身撇身捶(面北):


1. 過門(轉身肘):身體微升,重心右移,向右後轉腰,成半馬步(右六左四),右掌向右後下方劃圓,掌心向下,沉身下壓(壓彼足面);左掌心朝外,置左額旁20公分。身體微升,右掌隨勢握拳,提於腰際(如提水桶狀),左轉腰碾右腳,向南出右肘攻擊,右拳收置喉結,拳心向內護喉。


2. 左足內扣90°,沉身提右足向右後轉身180°,腳跟輕落地(足尖朝北),左掌心朝外,套壓右肘(虛步壓,壓彼拳掌臂),隨即移重心向前,右拳拳心向上,由上而下向北撇出(馬步撇,撇彼頭面胸),繼而挺腰碾蹬左腳成右弓步,左掌順勢立掌(掌心向右)沿右臂內側,向北擊出(弓步推,擊彼右【期門穴】),右拳心朝上,收回腰際,拳掌動作一致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